365体育投注

图片
潍坊职业学院
当前位置: 365体育投注>>他山之石>>理论研究>>正文

怎样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10:18  点击次数:[]

2006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共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群,许多省份也逐步推进专业群建设。随着高职这10年来专业群建设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的国家层次、学校层次与专业层次之间出现了专业群层次,怎样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理论与实践者关注的课题。因此,笔者在分析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其优化原则及保障建议。

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专业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与宏观层次的国家、学校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微观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下一般粗”的趋同倾向,没有体现出专业群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其次,在模式构建方面,由于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并不是基于产业链新建的,而是在各专业若干年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以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因此在实践中要么偏重专业个性,专业群内各专业自成体系,要么偏重专业群共性,侧重核心专业自身建设及辐射作用,而往往忽视了不同专业的个性。 

再其次,在模式描述方面,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少,大多仅仅为体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过程或方式,如“对接”“驱动”“结合”“模块”等。 

最后,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推进方面,专业群内各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各自为政现象比较普遍,难以形成专长和品牌,各专业资源共享程度差、利用率低等。 

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针对目前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认为其优化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推进五个对接的原则。一是分析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要求,推进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需求对接;二是分析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推进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推进专业群教学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四是分析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是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要求,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第二,体现职业特征的原则。据调查,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或个体的占67%,就业于300人以下规模中小型用人单位的占53%,与其他省份的高职院校大体相当。而民营企业或个体等中小型公司的岗位特点不同于大中型公司的分工细化、领域窄而精,而是一人多岗、领域宽而泛,因此培养适应中小型公司需求特点的人才必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趋势。 

第三,发挥核心专业优势的原则。在专业群建设特别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优势和辐射作用,将核心专业建设的成果和经验创造性地推广运用到有较高关联性的专业群其他专业之中,带动各专业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宏观层次的国家、学校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需要接地气,与微观层次的具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需要覆盖各专业。专业群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方式需要体现通用的职业教育规律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共性要求,更需要体现职业特征、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个性特点。专业群的课程体系需要体现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共性,同时需要体现专业群内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个性,围绕各专业的共性要求构建共性课程,围绕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个性要求构建个性方向课程等。 

第五,注重系统设计的原则。一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系统设计,要做到专业群理念与思路、目标与规格、过程与方式的有机协调和统一。二是专业群内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就专业群课程体系而言,需要设计由职业岗位群基础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职业岗位群核心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群核心课程、不同类别岗位分立技能相对应的各专业培养方向“模块”课程、职业岗位群拓展技能相对应的专业群互选互认课程组成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从而体现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共性与个性的对接。 

优化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对策

一是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方面。要成立由学校及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专业群共建共管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建设教学资源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行业需求相吻合。同时,建立健全包括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质量评估等一系列专业群管理制度办法。 

二是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深入分析相关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提炼专业群培养人才的共性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构建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根据专业群所面向的特定“服务域”,在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共性的基础上,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在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其他专业差异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特点,建设富有特色的各专业 “模块”课程。同时,根据“服务域”人才需求特点及趋势,构建若干门专业群互选拓展课程,体现专业群的适应性和拓展性。 

三是过程控制方面。要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群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其中,要围绕专业群对应岗位工作的项目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学中说”;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体现“做、学、教、说”四位一体。同时,还要以过程控制和动态考评为思路,设计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专家评价与教学常规考核、行业企业考核、取证合格考核、竞赛成果考核、第三方评价等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制度。 

四是教学条件建设方面。要依据专业群“服务域”人才需求的核心岗位能力,按照识岗、跟岗、顶岗的职业成长规律和递进原则,构建专业群纵横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校内与校外基地建设相结合、兼顾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通用技能与专门技能训练的总要求,建设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优化的实训体系。同时,按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建设包括校企互动的专业群平台、统一规范的各专业平台、系统配套的课程平台等组成的专业群资源体系,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 

五是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立足校企互培共育,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实践和教学技能并重、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匹配的跨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兼职教师库,参与专业群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同时,推进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作者: 许建民,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关闭

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